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出自 唐代 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

译文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注释美人:观赏者,代指官府、官僚的上层人士。

赏析这句诗以草木自喻,强调了自然之物的本真与自持,不求外界之赞赏与折取,寓意人应坚守本心,不慕虚荣。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花草树木按照自己的天性生长绽放,它们的美是自然流露的,根本不需要别人来欣赏或攀折。

深层含义有三点:
1. 自然之美在于自在。就像野花不会为了被插进花瓶才开放,生命原本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节奏。
2. 真正的品格不需要外界认可。好比山间的青松不会因为没人看见就不挺拔,人坚守本心比追求他人赞赏更重要。
3. 讽刺功利心态。很多人做事情总想着要被看见、被夸奖,其实像草木那样纯粹地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境界。

最妙的是把植物拟人化——明明是我们人类总想摘花折柳来欣赏,诗人却反过来替草木发声,这种视角转换特别生动。就像现在说的"拒绝被定义",三千年前的古人用十个字就说透了。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