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风雨摧花后的凄凉画面,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诗人用拟人手法将花朵比作"楚宫倾国"的美人——想象楚国宫廷里那些风华绝代的佳人。前一句"为问花何在"像是清晨推窗时的喃喃自语:昨天还盛开的花儿去哪儿了?后两句给出了答案:原来昨夜一场急风骤雨,像无情命运般将那些"花美人"摧残凋零,花瓣散落一地,如同为逝去的红颜举行了一场无声的葬礼。
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美人比喻花朵,让凋零的画面更具冲击力。就像看到精心打扮的姑娘突然香消玉殒,比单纯写花落更让人心痛。
2. "夜来风雨"四个字藏着时光流逝感,仿佛镜头从白天的绚烂切换到夜间的暴烈,形成强烈对比。
3. "葬"字用得极重,把自然现象写成有仪式感的悲剧,让人联想到所有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永恒命题。
这种写法把常见的自然现象升华成人生隐喻,就像我们突然发现精心养护的多肉植物某天枯死了,那种美丽易逝的感慨古今相通。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