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出自 宋代 李重元 《忆王孙·春词》

译文暮春时的萋萋芳草总是让人想起久去不归的游子。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杜鹃声声悲凄,令人不忍听闻。

注释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王孙:这里指游子,行人。

赏析此句描绘出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呈现出一种深远渺邈的特征,塑造出凄冷悲戚的意境,传递出词人伤春怀人的意绪。

现代解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日思念的画面,用三个镜头传递出浓烈的伤感情绪:

1. "萋萋芳草忆王孙"
就像看到茂盛的青草总会想起远行之人,这里用"芳草"这个春天典型意象,暗示思念之情随着万物复苏愈发浓烈。"王孙"可以理解为思念的贵族子弟,也可能是借指任何牵挂的人。

2.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杨柳掩映中的高楼本是好风景,但独自登高远望却更觉孤独。"空"字特别戳心,既写楼阁的空荡,更写内心的空落,望远不见人的绝望呼之欲出。

3. "杜宇声声不忍闻"
杜鹃鸟(杜宇)的啼叫在诗词中常象征哀伤,这里用声音把情绪推向高潮——连鸟鸣都像在催人泪下,说明思念已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三句话从视觉到听觉,由景入情,像电影蒙太奇一样层层递进:先看见春草想起离人,再写登楼远望的失落,最后连鸟叫声都成了催泪剂。不用直接说"我好伤心",却通过芳草、柳楼、杜鹃这些意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种睹物思人、无处排解的断肠之痛。

李重元

远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例如第一首写闺阁愁思:佳人高楼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千里萋萋,而所思之人更在天涯芳草之外;又听得杜宇声声悲鸣,痛“不忍闻”。暝色渐入庭院,主人公在“雨打梨花”的滴沥声中步归绣阁,但心中愁思无疑比此前更加凝重,全词可谓写得一派愁气弥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