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简单直白的画面传递了深厚的情感,像一位老朋友在对你轻声诉说:
1. 场景还原:
诗人推开山间小屋的窗,发现那丛竹子依然翠绿,浓密的枝叶投下清凉的阴影,仿佛从未改变。就像离家的游子归来时,发现家门口的老树还在原地守候。
2. 竹子的"人情味":
诗人用"怜"(疼爱)、"待"(等待)这些形容人的字眼写竹子,让冰冷的植物突然有了温度。竹子不再是景物,而像一个忠诚的朋友,默默记住你的习惯——你知道它总在那里为你遮阳,它也记得你总会回来。
3. 对比的巧妙:
暗含一种对比:世间万物可能变迁(比如人情冷暖),但这不起眼的竹子却始终如一。这种恒定感在浮躁的生活中格外珍贵,就像我们总希望某些事物永远不变——童年巷口的槐树、母亲留的那盏夜灯。
4. 现代启示:
诗句触碰了人类共通的渴望:在变化的世界寻找一份不变的安全感。当我们说"老家没变样""老朋友还是老脾气"时,眼里会泛起和诗人同样的光彩。这种感动与时代无关,只关乎人心对"归属"的原始需求。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