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出自 唐代 杜甫 《严郑公宅同咏竹》

译文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注释书帙:书套。帙:包书的布套。

赏析这句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色彩侵入书卷、树荫掠过酒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清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静好与生活的诗意。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傍晚场景,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传递出微妙的感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色侵书帙晚"说的是暮色渐渐爬上书本——天色晚了,书房里的光线慢慢变暗,看书的人却还沉浸在阅读中,连时间的流逝都没察觉。这个"侵"字用得特别生动,仿佛暮色是有生命的,悄悄爬过来包裹了书本。

"阴过酒樽凉"写的是树荫移动带来的凉意。可能窗外有棵树,影子随着夕阳移动,刚好掠过桌上的酒杯,让酒变得清凉。这里用树荫的移动带出时间的流动,同时"凉"字既指酒的温度,也暗示傍晚的凉爽气息。

两句话连起来看,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个爱读书的人,在夏末秋初的傍晚,专注到忘了时间。等发现时,暮色已染黄了书页,树影掠过酒杯带来一丝凉意。没有直接写人,但通过书本、酒杯这些物品的变化,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悠然自得的主人公。这种通过环境细节表达心境的手法,既含蓄又充满生活气息,让人读来能立刻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