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出自 元代 张鸣善 《普天乐·咏世》

译文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去赏。

注释洛阳花:即洛阳的牡丹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称洛阳牡丹天下第一。梁园月:即梁园的月色,梁园,西汉梁孝王所建,孝王曾邀请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在园中看花赏月吟。月曾把酒问团圆夜: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赏析诗人用议论的口吻,道出了对人生的看法和带有某种理性色彩的思考,花、月代表着天地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阐明了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大白话来理解,就是在说:洛阳的牡丹值得花钱买,梁园的月色值得先赊账享受。

诗人用两种美好的事物——名贵的花和皎洁的月,表达了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洛阳以牡丹闻名,赏花要趁早,愿意花钱才能看到最美的盛放;梁园是汉代著名的园林,月色虽美却不能占有,但诗人却说"先赊账也要看",强调当下体验比计较得失更重要。

背后的智慧在于:
1. 美好稍纵即逝——花会凋谢,月会西沉,错过就没了
2. 快乐需要主动争取——无论是"花钱"还是"赊账",都要付出行动
3. 活在当下——有些体验(比如月光)无法拥有,但享受过就值得

就像现代人愿意排队买网红美食、攒钱看演唱会一样,古人早就明白:真正珍贵的东西,值得我们放下算计,先享受那一刻的纯粹美好。

张鸣善

张鸣善 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填词度曲词藻丰赡,常以诙谐语讽人。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因此多有刺时之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