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身手矫健的猎手形象,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上半句"仰手接飞猱":
猎人抬头一伸手,就抓住了空中跳跃的猴子。"猱"是古代对猴子的称呼。这个动作就像篮球运动员高高跃起接住飞来的球,或者像杂技演员空手接住抛来的物品,展现的是精准的时机把握和敏捷的身手。
下半句"俯身散马蹄":
猎人弯腰射箭,瞬间击碎了奔驰中的马蹄铁。"散"是击碎的意思。这就像现代射击运动中击中移动靶心,或者西部牛仔在马上射击的潇洒姿态,强调的是在高速运动中保持稳定的高超技艺。
两句通过"仰-俯"两个相反动作,构成完整的动态画面:
- 向上动作展现轻盈灵巧
- 向下动作体现力量精准
- 一上一下形成节奏感,像电影慢镜头般展现猎人的飒爽英姿
诗人用这两个典型场景,不用直接夸赞,就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这个猎人的非凡本领。就像现在用"三分球百发百中"来形容篮球高手,用"盲拆枪械"形容特种兵一样,通过具体动作描写来体现人物能力,比直接说"他很厉害"更有说服力。这种"用动作说话"的描写手法,在今天体育报道或动作片解说中仍然常用。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