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出自 唐代 皎然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归时 一作:归来)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有人去敲门,但院子里静悄悄的连狗叫声都没有,于是想离开时又犹豫了,决定去问问西边的邻居。

诗人用简单的动作和细节,生动刻画出一个访客的微妙心理——期待、疑惑、不甘心又带着点好奇。我们生活中也常有类似体验:去朋友家却发现没人,既想直接走,又忍不住想打听下情况。这种犹豫不决的状态被诗人精准捕捉,让读者瞬间产生共鸣。

诗句的巧妙之处在于:
1. 用"无犬吠"代替"没人":不直接说主人不在,而是通过狗都不叫的细节,既暗示院落寂静,又给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
2. "欲去问西家"的纠结:把人类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想放弃又不死心)用具体动作表现出来,显得真实自然。

这种通过小场景反映人性共通点的写法,让千年前的文字至今读来仍觉亲切,正是古典诗词"用平凡说深刻"的魅力所在。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