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

出自 唐代 许浑 《早秋三首》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
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
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
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

蓟北雁犹远,淮南人已悲。
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
书剑岂相误,琴樽聊自持。
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对理想或远方既渴望又无奈的心境,用现代话可以这样理解:

画面感:
"青汉"(蓝天)、"白云"这两个意象构建出开阔高远的天空图景,像一个人长时间仰头望着天际,白云缓缓飘向远方,而自己却停留在原地。

情感内核:
1. "蹉跎"的焦虑——时间白白流逝,想追逐却迟迟没有行动,像现代人常说的"拖延症",内心充满自我责备。
2. "迢递"的距离感——目标看似美好(如白云),但实际遥不可及,这种落差带来无力感,就像当代人面对理想与现实矛盾时的叹息。

现代共鸣点:
诗人用天空的永恒流动对比人类的停滞,精准戳中了普通人共有的体验:
- 比如想创业却不敢辞职
- 向往诗和远方却被生活琐事捆绑
- 明知该努力却刷手机虚度光阴

精妙之处:
短短十个字,没用任何抒情词,仅通过"望天"这个动作和"白云越飘越远"的动态画面,就让读者瞬间代入那种焦灼又怅惘的情绪,堪称"以景写情"的典范。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