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略带清冷的春日黄昏图景,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美:
1. 画面动态感
"斜阳外"是远景,夕阳斜挂在天边;"春雨足"突然把镜头拉到近处,一场透雨让土地喝饱了水;"风吹皱"则让静止的画面突然流动起来——这三组镜头像电影蒙太奇,由远及近最后聚焦在池塘的涟漪上。
2. 巧用比喻
把雨后池塘比作"寒玉"特别精妙:水面像玉石一样光滑清透,"寒"字又悄悄透出初春的凉意。当风吹起波纹,就像有人用手指在玉石表面划出了细痕,这种质感描写让人瞬间能想象出那个场景。
3. 含蓄的情感
全文没直接写心情,但每个词都在营造氛围:斜阳让人想到黄昏的孤独,春雨足暗示农人喜悦(或旅人愁绪),寒玉被风吹皱更像心绪波动。这种留白让读者能代入自己的情感,可能是闲适,也可能是淡淡的惆怅。
李致远
李致远[元](1261-约1325)字致远。工曲,今仅存还牢末剧一种,散曲散存太平乐府等选本中。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末》。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