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大白话讲就是:人拼命干活只为填饱肚子,谁愿意大老远跑去做生意呢?
它抓住了两个非常真实的生活矛盾:
1. "倾身营一饱"——像鞠躬一样弯着腰拼命干活,画面感极强。就像现在人说的"社畜""搬砖",为口饭吃累断腰。
2. "岂乐远服贾"——反问句特别有力量。谁天生喜欢背井离乡做生意?就像今天打工人的无奈:谁愿意离家千里去996?
精髓在于用14个字说透了古今相通的人生困境:
- 生存压力让人不得不低头(倾身)
- 理想生活总是遥不可及(远服贾)
- 反问句道出多少心酸(岂乐)
最妙的是"饱"和"贾"的对比:一个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个是需要冒险的致富之路。诗人看透了我们共同的挣扎——在温饱和理想之间,大多数人根本没得选。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