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出自 宋代 黄庭坚 《书幽芳亭》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乃久尽知其族性,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楚辞》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以是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生,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虽不若兰,起视椒榝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种兰花和蕙草比喻培养人才,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

诗人说自己种了大片的兰花(九畹)和更多的蕙草(百亩),就像一位园丁精心培育花草。这里的"兰花""蕙草"不是真的在说种花,而是比喻培养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通过"九畹"和"百亩"的对比,既展现了培育范围的广阔(从九畹到百亩,面积越来越大),也体现了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种一次就结束,而是持续不断地投入。

这种比喻生动形象,把抽象的教育理念变成了看得见的田园劳作。即使不了解《楚辞》背景的读者,也能从种花种草的生活经验中体会到:好的教育需要像培育珍稀花卉一样,既要有足够的规模,更要付出长期的心血。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