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复何罪?
现代解析
“诗书复何罪?”这句话直白翻译就是:“诗书到底有什么罪过?”看似在质问,实则充满无奈和悲愤。
它的魅力在于用最简单的五个字,道出了文化人遭遇压迫时的共同心声。比如古代文字狱中,读书人常因写的诗文被定罪,这句话就像一声叹息——书本不会害人,为什么总有人把知识当作罪名?直到今天,当有人因表达思想受打压时,这句话依然能引起强烈共鸣。
核心在于用“无辜的诗书”反衬现实荒诞:该被审判的从来不是文字,而是滥用权力的人。这种借物说理的手法,比直接控诉更有力,像一柄软刀子,戳破虚伪,留下绵长的思考。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