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黎明时分的奇幻画面,用日常生活中可见的景物组合出超现实的意境。
"漏转霞高沧海西"中,"漏"指古代计时器滴水的声音,暗示时间流转;"霞高"描写朝阳将云霞越推越高;"沧海西"点明这是海上日出的场景。三组意象串联起来,就像电影镜头:我们先是听到滴答水声,接着看到天边霞光升腾,最后镜头拉远,展现辽阔海面晨曦微露的壮丽景象。
"颇黎枕上闻天鸡"更有趣味,"颇黎"(玻璃)是当时罕见的透明材质,诗人躺在晶莹的枕头上,仿佛能透过它直接听到天鸡(传说中日出时啼叫的神鸟)的鸣叫。这种将现代感材质(玻璃)与神话意象(天鸡)混搭的手法,产生了既真实又梦幻的效果。
全句妙在把黎明时分半梦半醒的朦胧感写得活灵活现:枕上人听着计时器的滴水声、看着窗外渐亮的霞光,在现实与梦境交界处,连神话中报晓的天鸡啼鸣都显得那么真切。这种将时间流逝、空间转换和朦胧意识完美融合的写法,让平常的日出场景焕发出仙境般的魅力。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