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大白话讲,就是:“一个小官职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可真要离开时,却又让人发愁。”
它戳中了一种很真实的人生矛盾:
1. 表面看不上,心里却放不下
“一官”代表世俗中那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可能是工作、头衔,或者某种生活状态。嘴上说“不值一提”,但真要舍弃时,反而犹豫了。就像现代人吐槽工作,但突然失业又会焦虑。
2. 愁的不是官职,而是“失去”本身
作者愁的未必是官职本身,而是它代表的稳定、认同感,或者对未来的不确定。这种矛盾很人性——我们常对拥有的东西习以为常,直到失去前才意识到它的分量。
3. 用反差感制造共鸣
“讵足道”(哪值得说)和“令人愁”形成强烈对比,短短两句,把人的嘴硬和心软全写活了。就像有人分手时说“无所谓”,转身却偷偷难过——这种真实感,让诗句穿越时空依然打动人。
精髓在于:它捕捉了人性中“理性轻视”和“情感依赖”的拉锯战,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