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出自 唐代 岑参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热闹欢快的音乐表演场景,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鲜活生动的画面感。

"琵琶长笛曲相和"——就像现在乐队里不同乐器合奏,琵琶的清脆和长笛的悠扬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地呼应着。不用"琴瑟和鸣"这类文绉绉的词,直接说乐器"相和",反而更让人听到那叮叮咚咚的热闹声响。

"羌儿胡雏齐唱歌"——少数民族的小伙子和孩子们扯开嗓子合唱,不写他们"曼声徐吟",就用一个"齐"字,顿时让人看到他们围成一圈,拍着手放声歌唱的样子。"羌儿胡雏"这样的称呼没有居高临下的意味,反而带着亲切感,就像我们喊"藏族小伙""维吾尔族小朋友"一样自然。

整句诗像用手机拍下的短视频:没有华丽滤镜,镜头里乐器闪着原木光泽,歌者笑容质朴,声画都冒着热腾腾的生活气息。诗人不刻意追求高雅,反而用这种"土味真实"让我们穿越千年,依然能感受到当时那种不分你我的欢乐氛围。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