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出自 唐代 杜甫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追寻美好的生活态度,用现代话来说就是:

"我也准备去梁宋一带游玩,正期待着能采到仙草呢!"

诗人用"拾瑶草"这个动作,暗喻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瑶草"在古代传说中是一种仙草,象征美好珍贵的事物。整句话透露出三层意思:

1. 说走就走的旅行态度 - "梁宋游"代表随心所欲的远行
2. 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 "拾瑶草"不是真的采药,而是比喻寻找人生中的惊喜
3. 悠闲自在的心境 - 用游玩、采草这样轻松的活动,表达超脱世俗的闲适

就像现代人常说"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一样,诗人用自然质朴的语言,把这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既含蓄又生动。最妙的是"方期"二字,那种充满期待的雀跃心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他即将启程的兴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