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出自 唐代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译文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注释褒公:即段志玄、封褒国公。鄂公:即尉迟敬德,封鄂国公。
赏析此句描绘了褒国公段志玄与鄂国公尉迟敬德两位将领在画中的英武形象,展现出大唐功臣的威武气概与豪迈精神。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的是一幅英雄豪杰挥洒热血、奋勇作战的生动画面。
“褒公鄂公”指的是两位古代名将(褒国公段志玄和鄂国公尉迟恭),但不必纠结具体是谁,重点是诗人用他们的形象代表所有英武的将领。“毛发动”三个字非常传神——头发胡须都飞扬起来,让人瞬间想到猛将冲锋时须发怒张的狂放姿态,充满野性的力量感。
“英姿飒爽”是点睛之笔:他们不是狼狈地搏杀,而是带着潇洒自信的气度,像一阵疾风般冲入战场。“酣战”的“酣”字用得巧妙,把激烈的战斗比作痛饮烈酒,既写出战斗的畅快淋漓,又暗含英雄视死如归的豪情。
整句诗的魅力在于:
1. 动态感十足:从毛发飞扬到冲入战场,像看一场电影慢镜头;
2. 反差塑造形象:厮杀的残酷与将领的潇洒形成对比,突出英雄气概;
3. 用词精准如画:每个动词形容词都像画笔,短短14字勾勒出完整画面。
即使不了解历史背景,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热血沸腾的战场激情,这正是经典诗句跨越时间的力量。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