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出自 唐代 李贺 《还自会稽歌》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的宫廷场景,用极简的笔触传递出复杂的情感。

"台城应教人"可以理解为:宫城里负责教导礼仪的人(或值班的侍从)。这里通过"应教"二字,暗示宫廷生活的刻板与重复性,人物像机械执行任务般存在。

"秋衾梦铜辇"是画面感极强的描写:秋夜寒凉的被褥(衾)中,有人梦见了帝王车驾(铜辇)。这里的精妙在于:
1. "秋衾"的凉意与"梦"的虚幻形成对比,暗示现实冰冷而梦境温暖
2. "铜辇"作为权力象征出现在普通人梦境,既可能是对荣华的渴望,也可能是对权力中心的疏离
3. 通过"梦"这个动作,让冰冷的宫廷场景突然有了人的温度

整句诗像一帧电影镜头:先展示森严的宫城环境,再聚焦到某个小人物深夜的梦境。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秋衾寒"与"铜辇梦"的碰撞,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宫廷中人的孤独与欲望。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所在。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