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出自 宋代 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

译文春天的阴云笼罩着草色青青的原野,偶尔有一树野花冒出头来,在眼前豁然一亮。

注释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赏析诗人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色彩明暗对照强烈,显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心绪。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阴云笼罩下的原野景象,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画面感。

"春阴垂野草青青"——春天阴云低垂,像轻纱一样覆盖着整个原野,地上的青草显得格外鲜嫩。这里用"垂"字生动地表现出云层低垂的动态感,而"青青"则通过叠词强调了春草茂盛的生机。

"时有幽花一树明"——在这样朦胧的背景下,偶尔能看到一树幽静的花朵在阴暗环境中显得格外明亮耀眼。"时有"二字制造出意外的惊喜感,"幽花"与"明"形成明暗对比,就像阴天里突然看到一盏明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整句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简单的景物对比(阴云与青草、幽暗与明亮)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
2. "垂""明"等动词和形容词用得精准传神
3. 通过"时有"制造出动态变化,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
4. 虽然写的是阴天,却通过青草和花朵传递出春天的生命力

这种写法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那种含蓄中带着生机的特殊美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准确描写,自然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