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译文和风剪出一丝丝红线,红线似春风剪得整整齐齐。
注释风翦:即风吹;剪,有快速之意。一丝红:常用“红丝”比喻姻缘巧合。
赏析此句描述在花落、鸦啼的背景下,风翦、红丝及翦风、丝红的变换与婀娜多姿的情态,画面鲜活,语言精妙。
现代解析
这句诗像一幅精巧的剪纸,用文字玩了个有趣的“回文”魔术。我们拆开来看:
1. 视觉魔术:
“风翦一丝红”是画面起点——风吹过,像剪刀般轻轻剪下一缕红色(可能是花瓣/晚霞/灯笼穗)。紧接着“红丝一翦风”把画面倒放,红色丝线反过来又被风剪开。文字正反都能读,像看镜子里的倒影。
2. 动态之美:
“翦”(剪)字让风有了手艺人的灵巧,不是粗暴的狂风,而是带着温柔力道的微风。红色丝线可能是飘落的花瓣、摇曳的灯笼穗,或是晚霞的余晖,在风里碎成更细的片段。
3. 色彩与韵律:
“红”字重复出现却不显啰嗦,反而像两个小红点标记在风的轨迹上。短句像轻快的鼓点,读起来有“呼——吸——”般的节奏感,仿佛能听见风声掠过耳畔。
这种文字游戏看似简单,实则把自然瞬间的灵动捕捉得恰到好处,就像用手机拍下花瓣被风吹散的慢镜头,再倒放一遍给你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