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体偎人情何厚。

出自 宋代 周邦彦 《青玉案·良夜灯光簇如豆》

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𠺕。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来僝僽。

现代解析

这句“玉体偎人情何厚”描绘的是一幅亲密温存的画面,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像美玉一样的人紧紧依偎着你,这份情意多么深厚”。

拆解分析:
1. “玉体”:用“玉”比喻人的身体,既突出肌肤的光洁美好,又暗含珍贵之意,类似现在夸人“像玉一样无瑕”。
2. “偎人”:一个“偎”字动作感极强,不是简单的靠近,而是带着依赖、亲昵的贴紧,画面立刻鲜活起来,比如恋人依偎或孩子蜷进母亲怀里。
3. “情何厚”:直白感叹“感情多么深厚”,前面所有细腻描写最终落点到“情”字上,让读者感受到:外在的亲密动作,根源是内心浓烈的情感。

魅力所在:
- 比喻生动:不用抽象说“多爱”,而是用“玉体偎人”的画面让你直观感受到温柔与珍视。
- 含蓄又热烈:明明写身体靠近,实际强调情感深厚,符合中文“以物喻情”的传统,留白中让人回味。

现代场景联想:
比如久别重逢的恋人紧紧相拥,或母亲轻搂生病的孩子,那种无需言语的肢体语言,传递的正是“情何厚”的深刻。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