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红万翠。

出自 宋代 周邦彦 《万里春·千红万翠》

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
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现代解析

“千红万翠”这四个字,就像用画笔泼洒出一幅绚烂的春日图景。

拆解来看
- “千红”:不是真的数出一千种红,而是形容百花齐放、深浅不一的红色——可能是桃花的粉、牡丹的艳、山茶的浓,热热闹闹挤满枝头。
- “万翠”:也不是精确的万片绿,而是写草木层层叠叠的绿意——新柳的嫩绿、松柏的苍绿、溪边青苔的暗绿,铺天盖地涌到眼前。

妙在何处
1. 用数字造气势:“千”“万”这种虚指,瞬间拉开广阔的画面感,让人仿佛站在高处,一眼望不尽色彩的交织。
2. 颜色当主角:不用直接写“花多树密”,而是用“红”和“翠”这两种最鲜明的颜色代指景物,像给眼睛灌了一碗浓烈的春天。
3. 留白的趣味:没说具体是什么花什么树,反而让人联想到自己记忆里最美的红绿搭配——有人想到江南园林,有人想到山野春色。

类似表达
我们今天说“姹紫嫣红”“绿意盎然”,其实和这句异曲同工,但“千红万翠”更短促有力,像一声惊喜的赞叹。

适用场景
写踏青游记、形容自然风光,甚至用来比喻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场面(比如节日的装饰、热闹的集市),都能立刻唤醒鲜活的画面感。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