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出自 宋代 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现代解析

这句话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从古至今,连圣贤都逃不过死亡,你看那荒野上连片的坟墓和荒废的城池不就是证明吗?

它的魅力在于用最直观的画面说透了人生真理:
1. 破除迷信权威:直接把"圣贤"拉下神坛——再伟大的人最终也和普通人一样化为黄土,传递出"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的震撼感。
2. 视觉冲击力:用"累累"(一个接一个)和"旷野荒城"的意象,像电影镜头般展现死亡的真实痕迹,比说教更有感染力。
3. 双重对比:圣贤(崇高)vs荒坟(凄凉),古代辉煌vs如今废墟,这种反差让人瞬间领悟到时间的力量。

本质上是在提醒我们:别被世俗的名利迷惑,既然生命有限,活出真实自我才最重要。这种用"死亡"来点醒"生存"的智慧,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