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

出自 唐代 温庭筠 《伤温德彝》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用极其精炼的文字传递出丰富的历史画面和深刻寓意。

前句"昔年戎虏犯榆关"像电影开场:早年外族骑兵进犯边关要塞,"戎虏"指代凶悍的入侵者,"犯"字凸显侵略的野蛮性,"榆关"(山海关古称)立刻让人联想到烽火连天的长城防线。七个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冲突。

后句"一败龙城匹马还"是戏剧性转折:侵略者在龙城(汉朝军事重镇)遭遇惨败,最终只有单人独马逃回。"匹马还"的强烈画面感,与开头大军进犯形成鲜明对比——当初气势汹汹的侵略者,如今狼狈不堪只剩孤零零一骑,惨败之状跃然纸上。

诗句魅力在于:1)用"戎虏"与"匹马"的强烈对比,展现战争胜负逆转;2)"龙城"作为汉朝抗击匈奴的象征,暗含正义必胜的寓意;3)"匹马还"的留白写法,让人自然联想敌军全军覆没的惨状。这种不直接写血腥厮杀,而用结果反衬过程的写法,比直接描写战场更显高明。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