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明月明月。

出自 宋代 柳永 《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现代解析

《明月明月明月》这句话看似简单重复,实则暗藏深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视觉冲击力
就像有人突然指着月亮连喊三声,瞬间把我们的注意力全部拉到月亮上。这种重复不是啰嗦,而是为了让月亮形象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2. 情感浓度
每重复一次"明月",就像往杯子里多倒一层感情。可能是惊喜(突然看见皎洁月光)、孤独(对月独酌时的感慨)、或是思念(望月怀远时的深情),重复三次让这种情绪不断叠加。

3. 音乐美感
读起来像三拍子的歌谣,"明—月—明—月—明—月",自带节奏感。古人没有手机刷视频,他们就靠这种文字韵律来获得精神享受。

现代人可以用朋友圈来类比:当你想强调某个事物时,会连续发三条同主题的动态。《明月明月明月》就是古人的"刷屏式表达",用最直白的方式说:快看!这月亮值得反复品味!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