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岸垂杨。

出自 宋代 柳永 《如鱼水·轻霭浮空》

轻霭浮空,乱峰倒影,潋滟十里银塘。绕岸垂杨。红楼朱阁相望。芰荷香。双双戏、鸂鶒鸳鸯。乍雨过、兰芷汀洲,望中依约似潇湘。
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画舫相将。盈盈红粉清商。紫薇郎。修禊饮、且乐仙乡。更归去,遍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现代解析

“绕岸垂杨”这四个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河边春景图:

1. 画面感极强:用"绕"字把杨柳拟人化,仿佛杨柳枝像温柔的手臂环抱着河岸;"垂"字则精准捕捉到柳条自然下垂的轻盈姿态,让人立刻能想象出千万条柔软柳枝随风轻摆的样子。

2. 动静结合:静止的河岸与摇曳的柳枝形成对比,虽然没有直接写风,但通过"垂杨"的动态感让人感受到微风拂过的气息,这种含蓄的表达比直接写"风吹杨柳"更高级。

3. 色彩暗示:虽然没直接说绿色,但"垂杨"二字会自动让人联想到新绿的柳叶,这种留白给读者想象空间,比直白描写更有韵味。

4. 意境营造:短短四字就构建出江南水乡的典型景致,既有具体物象(杨柳、河岸),又通过景物布局营造出宁静中带着生机的氛围,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精华所在。

这种表达好在用最精简的文字激活了读者的多重感官体验——能看到柳枝的形态,能感受到风的流动,甚至能联想到柳叶摩擦的沙沙声,这正是汉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的魅力所在。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