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
出自 唐代 高适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
天长沧州路,日暮邯郸郭,
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
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
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
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
理道资任贤,安人在求瘼。
故交负灵奇,逸气抱謇谔,
隐轸经济具,纵横建安作,
才望忽先鸣,风期无宿诺。
飘摇劳州县,迢递限言谑。
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
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讬。
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
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
且欲同鹪鹩,焉能志鸿鹤!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骑马离开燕赵地区时,内心充满失落和惆怅的画面。
“拂衣去燕赵”:
“拂衣”可以理解为整理衣袖、准备离开的动作,显得干脆利落;“燕赵”指古代河北一带,常用来代指北方或特定的地域。这句话是说,主人公决定离开这个地方,看似洒脱,但背后可能藏着无奈或决绝。
“驱马怅不乐”:
“驱马”是骑马前行,“怅不乐”直接点出心情——闷闷不乐。马儿跑得再快,也甩不开心里的低落。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表面潇洒转身,实际内心沉重,可能是对故地的不舍,或对前路的迷茫。
魅力所在:
短短十个字,用动作(拂衣、驱马)和情绪(怅不乐)的对比,勾画出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看似果断离开,却掩饰不住真实的情感。这种含蓄的表达,让读者能联想到自己生活中“强装洒脱”的时刻,比如告别熟悉的环境、面对未知的选择时,那种故作轻松却心头发酸的感觉。
总结:
诗句用简洁的画面和真实的情感,打动人心。它不直接说“我很难过”,而是通过动作和场景让人体会到离别的纠结,这正是古诗含蓄却有力的表达方式。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