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
稼轩居士花下与郑使君惜别醉赋,侍者飞卿奉命书。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对比的手法,生动展现了人年轻时和成熟后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前半句"少日对花浑醉梦"描写年轻时看花的状态:像喝醉了酒一样迷迷糊糊,只顾着沉浸在浪漫幻想中。这里的"花"不仅指真实的花朵,更象征着青春里一切美好但虚幻的事物。年轻人常常把生活过成一场梦,带着滤镜看世界。
后半句"而今醒眼看风月"则刻画了成长后的清醒:风还是那个风,月还是那个月,但人已经学会摘下滤镜,用清醒的目光看待真实的世界。"醒眼"二字特别传神,就像睡醒后擦亮眼睛,看清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两句通过"醉梦"与"醒眼"、"花"与"风月"的对比,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真相:年轻时我们靠幻想活着,长大后才学会用清醒的眼光欣赏真实。这种从朦胧到清醒的转变,正是每个人都必经的成长历程。诗句的魅力就在于,用最日常的景物(花、风、月),说出了最普遍的人生体验。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