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黄衣道士讲经说法的场景,但听众稀少,像夜空中零散的星星一样冷清。
诗人用简单却生动的对比,传递出两层深意:
1.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道士讲经本应是庄严热闹的事,但现实中听众寥寥,暗示某些高尚的事物未必被大众理解或追捧。
2. 孤独的坚守:即使场面冷清,道士依然端坐宣讲,如同夜空中虽少却依然明亮的星星,暗喻坚持信念的人即使不被关注,依然自带光芒。
魅力在于:诗人用“寥落如明星”这个比喻,把抽象的“冷清”转化为具象的画面,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场面的寂寥,又能联想到星星虽少却永恒的特点,传递出一种悲壮的美感。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