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

出自 《商君书·算地》

译文饥饿了就寻找食物,疲劳了就寻求舒服,历经苦难的人就找寻快乐,受辱了就求取荣誉。

现代解析

这句话讲的是人的本能需求,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

1. 饿了就想吃饭(饥而求食)——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肚子空了,自然要找吃的,这是身体发出的信号,谁都知道没饭吃活不下去。

2. 累了就想休息(劳而求佚)——身体和精神都有极限。干了一天活,谁不想躺平放松?这是对恢复精力的天然渴望。

3. 痛苦了就想找乐子(苦则索乐)——情绪需要平衡。日子太苦闷,人本能会想找点开心的事调节,比如看个喜剧、和朋友聚聚,这是自我安慰的心理机制。

4. 受辱了就想争口气(辱则求荣)——尊严是刚需。被人看不起时,要么努力证明自己,要么用行动挽回面子,这是人性中对被尊重的天然追求。

精髓在于:这些话戳中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人所有的行为背后,其实都藏着对生存、舒适、快乐和尊严的渴望。古人用简单的对比(饿-吃、累-歇、苦-乐、辱-荣),把复杂的人性总结得明明白白。放到今天也一样:点外卖、周末补觉、刷短视频解压、发朋友圈晒成就……本质上都是这几句话的现代版。

魅力在于:它不讲大道理,而是用谁都经历过的小事,让你瞬间共鸣。原来从古至今,不管时代怎么变,人最底层的需求从来没变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