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何其。
出自 宋代 周邦彦 《四园竹·浮云护月》
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鼠摇暗壁,萤度破窗,偷入书帏。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好风襟袖先知。夜何其。江南路绕重山,心知漫与前期。奈向灯前堕泪,肠断萧娘,旧日书辞犹在纸。雁信绝,清宵梦又稀。
现代解析
“夜何其”这句看似简单的三个字,背后藏着古人细腻的时间感知和情感流动。
字面意思是“夜晚到了什么时候”,但妙在它不直接说“现在几点”,而是用疑问的语气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夜晚体验。就像现代人熬夜时突然看钟感叹“呀,都这么晚了?”——那种对时间流逝的恍惚感瞬间就活了。
古人没有钟表,夜晚的进度全靠观察自然:可能是听到更鼓声,看到月亮位置,或是感受到露水渐重。这种模糊的时间表达反而更真实,我们读的时候会自动代入自己的夜半体验,或许是独坐时的孤寂,或许是等人时的焦灼,甚至是欢聚时的忘乎所以。
最精彩的是那个“其”字,像一声轻轻的叹息。把机械的时间询问变成了带着情绪的生命体验,让所有经历过长夜的人都能共鸣。短短三字,既是客观时间之问,又是主观心境之镜,这种含而不露的表达正是中文最迷人的地方。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