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出自 宋代 黄庭坚 《春近四绝句》

闰后阳和腊里回,濛濛小雨暗楼台。
柳条榆荚弄颜色,便恐入帘双燕来。

亭台经雨压尘沙,春近登临意气佳。
更喜轻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梅英欲尽香无赖,草色才苏绿未匀。
苦竹空将岁寒节,又随官柳到青春。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冬春交替时节的微妙变化,用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传递出时光流转的哲思。

前半句"年华已伴梅梢晚"像一幅黄昏特写:梅花枝头已呈现衰败之态,花瓣边缘微微卷曲,颜色也不如盛放时鲜亮。这里用梅花凋零暗示冬季即将结束,就像看着一位优雅的老人缓缓走下舞台,既带着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又暗含对新生季节的期待。

后半句"春色先从草际归"则把镜头转向地面:枯黄的草根处冒出几星嫩绿,这些不起眼的小草芽,却是春天派来的先遣队。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这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迹象,告诉我们生命力的复苏往往从最卑微处开始。

两句形成巧妙对比:高处梅梢的衰败与低处草芽的新生同在,就像舞台上的交接仪式。这种观察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腻的感知力,也道出了生活真谛——新旧交替不是突然的,而是温柔重叠的过程。我们生活中许多转变也是如此,当某个阶段接近尾声时,新阶段的种子往往已经悄悄萌芽。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