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

出自 宋代 黄庭坚 《苦笋赋》

  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辞曰:

  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斑之梦永,又安得与之同年!

  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令人萎而瘠。”予亦未尝与之言。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现代解析

这句话用三个层次的人来比喻不同认知水平的表现,非常形象:

1. 最聪明的人(上士)就像学霸听老师讲新知识,一点就透,不用反复解释。他们能瞬间理解本质,甚至能举一反三。

2. 中等水平的人(中士)像认真听课的学生,当场听懂了,回家复习时却又糊涂了。他们需要持续学习才能巩固认知,容易学了就忘。

3. 最固执的人(下士)就像只信课本不信实验的人。就算亲眼看到相反的证据,也坚持自己错误的观念,像块凿不动的石头。

这句话的精妙在于:
- 用日常学习场景比喻认知差异,特别有生活感
- 三个层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认知差距
- "顽不可镌"这个比喻,把固执比作凿不动的硬石,画面感很强
- 提醒我们:真正的理解需要开放心态,不能固步自封

本质上是在说:认知能力决定理解深度,而心态决定认知高度。聪明人赢在悟性,普通人输在反复,愚钝人败在固执。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