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出自 唐代 高适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凉州近胡,高下其池亭,盖以耀蕃落也。幕府董帅雄勇,径践戎庭,自阳关而西,犹枕席矣。军中无事,君子饮食宴乐,宜哉。白简在边,清秋多兴,况水具舟楫,山兼亭台,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陟以寄傲,丝桐徐奏,林木更爽,觞蒲萄以递欢,指兰茝而可掇。胡天一望,云物苍然,雨萧萧而牧马声断,风袅袅而边歌几处,又足悲矣。员外李公曰:七日者何?牛女之夕也。夫贤者何得谨其时,请赋南亭诗,列之于后。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旅途中触景生情的心理状态,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眼前的山水景色明明很美,却让人莫名感到忧愁;望着连绵的关山,思绪不由自主飘回曾经做过梦的地方。

作者用"知愁"和"忆梦"这两个动作,巧妙抓住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
1. "风景知愁"用了拟人手法,好像连风景都读懂了人的心事。就像我们看着晚霞时会突然伤感,其实景色没变,变的是看风景的人的心情。
2. "关山忆梦"通过具体的地理意象(关山),把抽象的乡愁具象化。就像现代人看到地铁站、写字楼等生活场景,会突然想起老家或某个重要时刻。

这种写作手法的精妙在于:用10个字就完成了"眼前景→心中情→记忆闪回"的完整情感链条,像电影蒙太奇一样自然流畅。每个人都能代入自己的经历——可能是出差时想家,可能是旧地重游想起故人,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诗句流传千年的秘密。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