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游子远行后突然望见家乡山峦时的瞬间感受,用最朴实的语言击中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乡愁。
"一望"这个动作带着偶然性,可能是翻过某个山坡,或是船行至某处转角,毫无准备中家乡的轮廓突然撞进眼帘。"家山"二字很妙,把抽象的故乡具象成最熟悉的那片山影,每座山的曲线都是记忆的刻度。
最动人的是"眼暂明"这个细节:风尘仆仆的疲惫双眼,在认出家乡的刹那突然清亮起来。这个"暂"字藏着心酸——这明亮是短暂的,可能是泪水模糊前的最后清明,也可能是继续远行前最后的凝望。三个短句像三帧动画:张望-辨认-泪光闪动,把近乡情怯的复杂心绪凝固成永恒瞬间。
这种体验今天依然鲜活:高铁窗外掠过的故乡站台,航班降落前熟悉的城市轮廓,都会让人突然鼻子一酸。七百年前的诗句,道破了现代人行李箱里藏着的同款乡愁。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