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内心愁苦时眼中的世界。前一句“眼中高岸移深谷”用夸张的画面感表现心境变化——原本坚实的高岸(像堤坝、山崖)在愁绪中仿佛塌陷成深渊,暗示人痛苦时,连稳固的事物都会显得摇摇欲坠。后一句“愁里残阳更乱蝉”把黄昏的蝉鸣声与落日结合,蝉声本已嘈杂,在忧愁的人听来更显烦乱,残阳的衰败感又强化了这种情绪。两句话都用自然景物放大内心的苦闷,让读者能通过“岸塌陷”“蝉吵闹”这些具体画面,直接感受到诗中人的痛苦。这种把抽象情绪转化成可见可听场景的手法,既生动又有感染力。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