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悲壮的历史画面,用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寒冬腊月里,十个郡县征召来的平民子弟(良家子),他们的鲜血像河水一样流满了陈陶泽战场。诗人用两个强烈对比的意象传递深意:
1. "良家子"的平凡与战争的残酷
这些年轻人本是在家种地的普通百姓,却被送上战场。称呼他们"良家子"(好人家的孩子),突显了无辜百姓被迫卷入战争的悲剧。
2. 鲜血化作河水的震撼比喻
不直接说"死伤惨重",而是把鲜血想象成流淌的河水,既写出死亡人数之多,又让抽象的血腥变得具象——整个沼泽都被染红,就像自然景观一样触目惊心。
3. 寒冷季节的反衬效果
特意点明"孟冬"(初冬),寒冷的天气本该万物蛰伏,却上演着最惨烈的厮杀,寒冷与热血形成尖锐对比,强化了战争的荒谬感。
这短短两句诗,没有直接抒情,却通过白描画面让读者感受到:战争就像一台无情的绞肉机,吞噬着无数普通人的生命。直到今天,这种对战争本质的揭露依然发人深省。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