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

出自 唐代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曾经在皇家祭祀大典中担任近侍的官员,回忆自己当年亲历庄严场景时的自豪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身份荣耀感
"奉郊宫为近侍"就像说"曾经在国家级庆典上当过核心工作人员",这种近距离参与重要仪式的经历,本身就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就像现代人回忆"当年我参与过奥运开幕式筹备"一样充满荣誉感。

2. 记忆的清晰度
"分明"二字特别生动,既可能是说当时仪式流程记得清楚,更暗示那种震撼感至今历历在目。就像我们回忆人生重要时刻时说的"每个细节都像在眼前"。

3. 今昔对比的留白
诗句没直接说现在如何,但用"曾"字暗示境遇变化。这种含蓄表达反而让人浮想联翩:是怀念?是感慨?就像有人说"当年我也是拿过金牌的",背后可能藏着许多故事。

这种表达的精妙在于:用具体的工作经历(郊宫近侍)代替直白的炫耀,用清晰的记忆画面(分明)传递深厚情感,最后留白的对比又给读者想象空间。就像老照片里笔挺的制服照,不需要多余解释,自然透露出往日的荣光。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