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

出自 两汉 司马迁 《滑稽列传》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人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跽,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现代解析

这段古文讲的是齐国大臣淳于髡用打比方的方式劝谏齐威王的故事。他用“大鸟”来比喻齐威王,说这只大鸟停在王宫三年,既不飞也不叫,问齐威王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大鸟比喻有才能的君王——齐威王当时刚即位,本应大有作为,却一直沉默不作为。
2. “不飞不鸣”的三年——暗指齐威王即位后长期不理朝政,像只呆鸟一样毫无动静。
3. 表面问鸟,实际问人——看似在讨论鸟类习性,实则是用委婉的方式提醒君王:您该振作起来了!

这个比喻的精妙在于:
- 用动物作比,既生动形象又避免直接批评君王
- 引发对方思考,比直接说教更有说服力
- 留下悬念(后来齐威王回答“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说明劝谏成功

这种说话艺术至今仍有用:当我们想提建议又怕伤面子时,可以学习这种“打比方”的委婉方式。就像现在说某个项目“像沉睡的狮子”,比直接说“你们效率太低”更容易让人接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