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堂索索秋风发,行遶空庭紫苔滑。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秋意萧瑟的庭院场景,用极简的笔触传递出孤寂清冷的氛围。
"茅堂索索秋风发":
- "茅堂"是茅草屋顶的简朴屋子,暗示居住者清贫或追求朴素生活
- "索索"是秋风穿过茅草时发出的沙沙声,这个拟声词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秋风
- "发"字用得巧妙,既表示秋风吹起,又像秋风突然发作,带着一丝寒意
"行遶空庭紫苔滑":
- "空庭"说明院子空旷无人,突出孤独感
- "紫苔"这种暗色苔藓,配合秋天更显阴冷
- "滑"字生动,既写苔藓湿滑,也暗示诗人步履迟疑的心境
两句诗通过声音(索索)、色彩(紫)、触感(滑)等多重感官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诗人独自在长满青苔的空院子里徘徊,茅屋在风中沙沙作响。没有直接写心情,但每个景物都透着淡淡的孤寂与惆怅。
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比直接说"我很孤独"更有感染力,是中国古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典型体现。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