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南乡子·秋暮村居》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夜景图,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丰富的感官体验。

前半句"吠犬杂鸣鸡"像突然打开的录音机——狗叫声和鸡鸣声混在一起传来,不需要任何修饰,瞬间让人联想到农村傍晚的热闹场景。动物们自发的声音交错在一起,形成一种天然的乡村交响乐,传递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后半句"灯火荧荧归路迷"则像镜头缓缓拉远——零星灯火在黑暗中微弱闪烁,照亮了蜿蜒的归家小路。"荧荧"这个叠词用得巧妙,既写出了灯火忽明忽暗的视觉效果,又暗含了行人视线模糊的状态。最后"归路迷"三字余味悠长,既可能是天黑看不清路,也隐含着人生旅途的迷茫感。

全句最妙处在于用声音和光影的对比:前句的犬吠鸡鸣是动态的喧闹,后句的荧荧灯火是静态的朦胧,一动一静之间,把乡村傍晚那种热闹渐褪、静谧初临的转换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透过这些日常景象的排列,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既亲切又带着淡淡愁绪的乡野情怀。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