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无迹。

出自 宋代 周邦彦 《六丑·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怅客里 一作:恨客里;花何在 一作:家何在)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现代解析

“一去无迹”这句话字面意思是“一旦离开,就再也找不到踪迹”。它用最简练的四个字,道出了人生中许多无法挽回的失去。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它的力量:
1. 时间流逝:就像青春、机会或重要时刻,过去了就真的再也追不回来,连痕迹都难寻觅。
2. 情感体验:某些人离开我们的生活,或某种心境消失后,想重新找回那种感觉却无从下手。
3. 自然规律:像春天消逝、冰雪融化,这种变化不可逆转,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这句话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无迹”这个结果强化了“一去”的决绝感。不用形容多悲伤,只是平静地陈述“找不到痕迹”这个事实,反而让遗憾感更强烈。就像我们突然发现童年常走的巷子被拆了,连砖瓦都没留下——这种空落落的感觉,正是“一去无迹”的精髓。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