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出自 唐代 李贺 《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人生无奈和时光易逝的感慨,用日常场景道出了深刻的哲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诗人想和某人做朋友或保持联系("与之游"),但因为某些现实阻碍无法实现。这种遗憾让他忍不住写歌抒怀,可就在创作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自己两鬓已经斑白——最触动人心的是,连抒发遗憾的时间都如此短暂,还没等写完歌,衰老就已悄然来临。

两个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前句是主动的社交意愿,后句却是被动的衰老现实。"歌未成而鬓先改"这个细节特别精妙,就像现代人刚想约老友聚会,突然从镜中发现皱纹;刚计划实现某个梦想,体检报告却提醒你身体机能下降。这种"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错位感,正是引起共鸣的关键。

诗句的魅力在于,它把"时间不等人"这个抽象道理,浓缩成一个充满画面感的生活瞬间。我们都能从中看到自己:那些想见没见的人,想做没做的事,最终都败给了悄然流逝的时间。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