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用简单却生动的语言传递出深邃的意境。
“薄暮烟扉”说的是黄昏时分,暮色像轻烟一样笼罩着山林小屋(“扉”指门,这里代指人家),给人一种朦胧柔和的感觉,仿佛能看到炊烟袅袅升起。
“高空日焕”则形成鲜明对比——高远的天空中日光依然明亮耀眼(“焕”指光彩四射),展现出黄昏时分特有的天高地阔的景象。这两个画面一低一高,一柔一刚,形成立体空间感。
最后“谙历阴晴彻”是点睛之笔:说这景色看透了阴晴变化(“谙历”指熟悉经历,“彻”是透彻的意思),暗含人生哲理。就像人经历过风雨后,更能透彻理解生活的本质。
全句妙在:
1. 用黄昏常见景象暗喻人生
2. “烟扉”的朦胧与“日焕”的明亮形成艺术张力
3. 最后升华出超脱的智慧感
就像我们看晚霞时会突然感悟:生活虽有阴晴,但终会云开雾散。诗人把这种感悟用28个字凝练成了永恒的风景。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