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古代精锐骑兵的飒爽英姿,用大白话来理解就是:
"拉弓射箭的全是阴山下的健儿,冲锋陷阵总骑着西域来的宝马。"
它的魅力在于用两个典型细节就勾勒出强大的军队形象:
1. "阴山儿":阴山自古是北方游牧民族聚居地,这里长大的孩子骑射功夫了得,用他们当弓箭手就像现在特种部队选材,突出士兵素质过硬。
2. "大宛马":汉代西域大宛国(今中亚地区)产汗血宝马,相当于古代顶级战车。用这名马就像现在军队配备最先进的坦克,体现装备精良。
诗人没有直接说"军队很强",而是通过选材标准+装备配置的组合,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支队伍的精锐程度。就像现在说"特种兵配隐形战机",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这种用典型元素代替抽象夸大的写法,既具体又给人想象空间。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