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帛不时安。

出自 两汉 曹植 《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现代解析

“玉帛不时安”这句话字面意思是“美玉和丝绸不能长久安稳保存”,但它的内涵要深刻得多。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玉和帛(丝绸)在古代都是珍贵物品,象征财富和地位。但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时间考验——玉会碎,帛会旧,外在的荣华富贵终会消逝。这句话其实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或依赖外在条件,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暂时的,无法给人真正的安全感。

它的魅力在于用具体物品(玉帛)比喻抽象道理(无常与虚妄),既形象又发人深省。就像现代人常说的“钱财乃身外之物”,但这句话更含蓄隽永,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智慧。

更深一层看,它或许也在暗示:人生真正的“安”不在于占有多少珍宝,而在于内心的稳定与超脱。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适用——当我们过度追逐物质时,不妨想想“玉帛不时安”的警示。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