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水边的生动画面,用浅白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诗人用"犹念悲秋"开篇,像在说"虽然秋天总让人伤感",但笔锋一转,带我们看向溪水两岸——红艳的蓼草(一种水边植物)在风中摇曳,与翠绿的香蒲草相互映衬。这里"分赐"二字用得巧妙,仿佛大自然把红色和绿色当作礼物,分别赠予了两岸的植物。
最精彩的是色彩的碰撞:红蓼的热烈与风蒲的清新形成视觉对比,明明是萧瑟的秋天,却因这两种植物显得生机勃勃。诗人用"映"字让静态的植物产生了互动感,好像红蓼在主动用艳色点染蒲草,风一吹,整个画面就活了起来。
本质上,这是用乐景写哀情的写法。表面看是明丽的秋景,但"悲秋"二字悄悄透露出诗人借美景反衬内心的愁绪——就像我们看着美丽的晚霞,反而会更强烈地感受到一天将尽的惆怅。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