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出自 唐代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译文五更时分,漏壶滴水声声,催促着拂晓的来临。皇宫院内春色烂漫,桃花红艳醉人。

注释五夜:指夜晚的五更天。漏声:漏壶滴水的声音。箭:漏箭。九重:帝王住的宫禁之地。

赏析此句写漏声催促着天色破晓,又用“仙桃”代表宫内春景,点出景色醉人,更突出“早朝”这个时间点。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宫廷春晨的生动画面,用日常事物作比喻,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前半句"五夜漏声催晓箭"像闹钟报时:深夜的滴水计时器(漏壶)滴滴答答响到第五更(凌晨3-5点),仿佛在催促天快点亮。"晓箭"比喻晨光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速到来,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的紧迫感。

后半句"九重春色醉仙桃"则像特写镜头:深宫里的桃花被春色浸染,娇艳得像是喝醉了酒。"九重"指皇宫重重门禁,用"仙桃"形容桃花,既显尊贵又带梦幻色彩。一个"醉"字让静止的桃花有了微醺摇曳的动感。

全句妙在将严肃的宫廷晨景写得鲜活有趣:滴水声变成催促,桃花会醉酒,把冰冷的计时工具和植物都拟人化了。通过夜与晨的交替、声音与色彩的碰撞,让人感受到宫廷生活既庄重又充满生机的独特氛围。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