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出自 五代 冯延巳 《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清晨的生动画面,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春天蓬勃的生命力。
"春到青门柳色黄"像用淡彩勾了道门框——城门边的柳树刚冒嫩芽,远看泛着鹅黄色,这是春天最鲜嫩的信号。"一梢红杏出低墙"突然跳出一抹亮色,有枝红杏调皮地探出墙头,仿佛在说"我开得最早"。最后镜头转向闺房,"莺窗人起未梳妆"让人听见黄莺啼叫时,窗边姑娘刚睡醒还披散着头发,那种慵懒自在和窗外的春色正相配。
诗人像拿着摄像机,先拍全景(柳树),再特写(红杏),最后聚焦人物,三个镜头就让我们闻到春天的气息。最妙的是没直接写"多美啊",但通过柳芽的嫩黄、杏花的艳红、姑娘的慵懒,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春天那种让人心跳加快的鲜活劲儿。这种用具体画面代替抒情的手法,比直白喊"春天真美"高明多了。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